猪流行性腹泻(PED)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(PEDV)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,临床多导致产房仔猪高死淘率。因PEDV流行毒株复杂化及国内猪场规模化程度的提升,PED的防控形势严峻。本文分享一例规模猪场PED的成功处理案例。
1、背景介绍
某万头母猪场,之前仅免疫PEDV灭活苗,周批次生产,今年2月份后备猪群开始出现腹泻,之后快速蔓延至配怀舍和产房。部分妊娠母猪临产前1-2周及转产房后陆续出现腹泻,产房仔猪3日龄内整窝呕吐及腹泻,传播快,每批发病仔猪死淘率>80%,生产损失重。
2 、实验室检测结果
3、PEDV综合防控方案制定
通过技术老师驻场,系统梳理猪场发病病因,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猪场实际情况制定PED个性化综合防控方案。
3.1 该场PEDV发病病因分析
该场PED发病病因主要为以下四方面:
① 后备猪群PEDV驯化存在漏洞,携带PEDV野毒混群,导致配怀舍母猪感染;
② 因生产压力,携带PEDV野毒且正处排毒期的妊娠母猪上产,导致产房猪群感染;
③ 产房人员存在交叉污染,且生物安全及病猪处理护理等操作不到位;
④ 产房洗消效果存在漏洞,缺少监督,且空栏时间不足。
3.2 PEDV紧急免疫方案
3.3 PEDV生产管理改善关键点
3.4 监测跟踪
重点跟踪监测后备猪、临产1周免疫1次和临产2周免疫2次的妊娠母猪的PEDV感染动态,跟踪猪群恢复情况。
4、监测结果及生产改善
4.1 PEDV抗原监测变化
通过采集肛拭子一对一跟踪感染妊娠母猪免疫前后体内的PEDV抗原变化,得出以下结论:
① 从图1可知:易腹宁紧急接种可降低后备猪群PEDV排毒水平,至14d时改善明显;
② 从图2和3可知:临产前1周母猪免疫易腹宁1次可降低PEDV排毒水平,至14d时,因环境感染压力重,PEDV感染会再次上升;临产前2周母猪免疫易腹宁2次可明显降低PEDV排毒水平,至14d时,抵抗PEDV感染及降低排毒的保护效果相比免疫1次更优。
4.2 临床生产结果反馈
使用后临床生产结果反馈可知,妊娠母猪临产前免疫2次易腹宁,生产改善更明显。
5、小结
目前该场PED已稳定,猪群生产已基本恢复,综合分析可得以下结论:
① 感染G2型PEDV的发病场,妊娠母猪群加倍量紧急接种易腹宁可有效干预PED发病恶化,改善生产;
② 感染PEDV母猪免疫易腹宁后会存在一定时期PEDV排毒水平明显下降,而排毒下降的持续期或与免疫剂量及免疫次数呈正相关,而与环境PEDV感染压力呈负相关;
③ 免疫后排毒水平下降期为PED处理的黄金窗口期,此时务必配套并执行相应的生产管理改善,PED综合方案制定及执行直接决定最终生产改善效果。